2020年11月18日,全球专业信息与分析服务的领导者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我院刘生忠教授入选“材料科学”和杨周副教授入选“跨学科”领域“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是由科睿唯安文献计量学专家利用科研绩效分析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基本科学指标),并基于学术研究平台Web of Science中超过33000本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引文数据,制定的独特的科研绩效度量指标和科学发展趋势数据得出。名单体现了高被引学者的学术成果对全球同行的支持、影响、启发与挑战。高被引数据展现了某学科领域中的科研人员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全球同行的集体认可。2020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共有全球60多个国家的6167位来自各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入榜,其中,中国内地共计770人次(占比12.1%)入选,位居全球第二。入榜这份名单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均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
刘生忠教授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材料、纳米材料、薄膜材料和光伏技术的研发、放大和生产。提出了反应升温析晶法和阶段接力策略,生长了一系列钙钛矿单晶,尺寸达120毫米(国际上同类单晶最大尺寸约1厘米);提出了“边缘诱导结晶法”生长大面积柔性钙钛矿单晶薄膜的策略,成功生长了大面积、厚度仅0.6微米的柔性钙钛矿单晶薄片;研发了高性能、低成本触摸屏用透明导电薄膜产品,样品的所有性能指标均优于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了集成电路型高性能单晶光探测器阵列、高能射线探测和成像系统;率先研发了高效柔性卷到卷高通量(>100米长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连续制备技术和高稳定、大规模钙钛矿电池真空制备技术;研发了四端钙钛矿/单晶硅叠层电池,效率达到27%,是该类型电池的最高效率;研发了单原子层金属Pt在复杂形貌载体上自终止全覆盖制备技术,为超低Pt用量催化剂应用奠定了基础。共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2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项,横向到校经费845万元,总经费2490.75万元。入选RSC英国皇家化学会2018 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担任Nature 集团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编委,Nano Select 副主编,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特邀编辑,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国际顾问和特邀编辑。荣获中国侨联“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和“陕西省职工创新创业优秀人物”。
杨周副教授围绕影响半导体光电器件内部、界面载流子输运特性的关键因素,开展了晶体材料生长调控与光电器件设计组装工作,以降低材料内部载流子的复合损失和接触界面载流子的输运势垒,提出了升温析晶的晶体生长策略,快速获得高质量、大尺寸钙钛矿晶体材料;提出了低温度梯度晶体生长策略,使生长液处于生长区,降低了溶液中晶体的成核数量,获得光电性能优异的钙钛矿单晶材料;设计组装基于大尺寸钙钛矿晶体的光电成像阵列,获得成像效果优异的光电探测成像器件。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高被引论文4篇;申请国家专利4项,授权2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项,总经费22万元。